Wind數據顯示,從去年年底以來,各期美債收益率都有所回升,差異較大。其中短期1個月美債收益率基本在0.06%至0.09%之間來回擺動,近期還未能突破0.1%;而1年期則在去年年底突破0.1%,目前最新上升至0.11%。可見美債短期收益率雖也是向上抬升,但波動不大。而10年期美債收益率則明顯走出上升趨勢,去年12月份基本在0.9%左右,隨后穩步上升,目前最新已經達到1.15%,創出10個多月新高,有望逐漸對資金形成吸引力。
與此同時,10年期中債國債收益率則在小幅下降,Wind數據顯示,從去年底最高達3.3%附近緩慢下行,曾一度大幅下跌至3.12%,不過下跌的途中也時常出現反彈,目前最新到期收益率為3.15%,整體下行明顯。
可見近期中美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快速收窄,由去年年底利差221個基點縮短到目前200個基點左右。分析人士認為,美債收益率上行可能引發新興市場國家匯率貶值,并影響風險資產表現。
中信證券明明團隊認為,美債收益率最高可能回到1.5%左右,中美利差可能收斂至100至150個基點區間。當前美國經濟基本面恢復尚未顯現,海外疫情仍在發酵,全球經濟回升共振難言到來。在這種情形下,美元升值和美債收益率上行的影響更有可能是通過新興市場國家貨幣貶值的途徑影響風險資產表現,推動中美利差縮窄。中國國債收益率料不會跟隨美債收益率同向上行,疊加新興市場股票受到壓制和人民幣匯率回調的影響,10年期國債收益率短期或觸及3.0%關口。
平安證券張明分析認為,2021年中美長期利差可能傾向于收斂。當前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在1.0%左右,中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在3.0%左右,兩者之間的利差為200個BP。在去年最高的時候,中美利差是250個BP,這吸引了大量短期資本流入中國債券市場套利,助推了人民幣對美元的快速升值。
今年看美國長期利率走向,考慮以下三個因素。第一個因素是美國政策的大調整。一是更大力度的防疫政策;二是新一輪大規模財政刺激;三是“重新入群”。這些政策對提升美國經濟增速都是有幫助的。第二個因素是疫苗的大規模注射。從目前來看,今年下半年美國推行大規模疫苗注射是大概率事件。第三個因素是美國的核心CPI。當前美國的核心CPI高于中國,位于1%以上。1%的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和超過1%的核心CPI這兩者之間形成了鮮明反差。基于上述三個因素,我覺得在2021年美債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到1.5%以上恐怕是個大概率事件。這意味著和當前水平相比,還有40-50個基點的上升空間。
從去年5月份以來,中國貨幣政策的邊際收緊非常明顯。但在2021年,財政政策大概率會邊際收緊,比如中央財政赤字占GDP的比率可能會從3.6%下調到3.0%,又如1萬億的抗疫特別國債可能會沒有了,再如去年那么大幅的地方專項債增量在今年恐怕很難重演。此外去年下半年中國企業債市場出現了一輪違約浪潮,這輪違約以地方國企產業債為主體。地方國企產業債違約加劇有很多原因,但去年以來企業真實融資利率不斷上升恐怕也是原因之一。去年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大概從2.5%上到3.3%,PPI增速由正轉負且不斷加深,這就意味著企業真實融資成本上升非常快。從維護債券市場穩定出發,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也不宜像去年那樣繼續快速上升。